好久好久前
穿梭奔跑嬉戲在
終日繚繞著豆麴香的
醬油工廠裡
一池池的黃豆麴
泡浴在不同顏色池中
有透明的 有混濁的
更有冒著小氣泡的豆泥浴
那個漆黑空曠的大工廠
充滿著我童年的歡笑
曾幾何時
物換星移
不復再見兒時純真
這一回
豆油遊戲
失散的記憶拼圖
跟隨著每日清晨予豆子的溫柔攪拌中
逐漸完成
走進時光隧道
恍見半個世紀前的小女孩
燦爛的容顏
正如
陽光的的醬油
補述:
小時候,家住醬油工廠旁,最熟悉的味道莫過於醬油了。因緣際會下,再度串起那早已遺忘的歲月。
原來,嗅覺是有生命的。熬煮中,隨著香氣瀰散空中,記憶深處裡的畫面,一幕幕再度放映。
準備材料:
綠酺〈豆麴〉2斤、鹽〈1斤包〉2包、冰糖1斤包、麥芽糖半斤、
糯米半斤
製作過程:
一、將豆麴放置陽光下曝曬2~3小時,中間不定期翻攪,將表面雜質盪出,曬至全乾後用篩子篩出。
二、將豆麴和水以1:2比例放入甕中泡脹做初步發酵
三、隔日清晨再加入清水至七分滿並加入鹽(比例為一斤豆加一公斤鹽)
四、放置陽光下,不可再加水或淋到雨,只讓它接受露水和陽光的曝曬
〈蓋層薄布巾可避異物滲入〉
五、每日清晨攪拌5~10分鐘,攪拌前先觀察豆子是某否有白點產生如有表示天氣太涼或鹽分不足(連續下雨時亦比照辦理, 再加入一斤鹽巴)
六、每天重覆此曝曬攪拌工作,發酵時間約18~20天
陽光下的豆子開心的笑著
顆顆晶瑩剔透
充分吸水陽光、水的豆子,好滿足喔!
曝曬最後一天下的豆麴,似乎說「可以囉!」
最辛苦的關鍵時刻----熬煮醬油
冰糖、麥芽糖、糯米
七、熬煮前一天加入半斤加鹽的糯米稀飯,以增加澱粉甜味與黏稠度
八、熬煮過的糯米稀飯涼後,放入甕中並均勻攪伴
九、熬煮當天清晨將甕中已發酵過的原料取出過濾
濾出的豆子渣加水再煮一遍,煮開後將殘渣撈出當肥料。
十、留下來的汁為二次油,二次油留下混合在第一次取出的原汁裡,放入大鍋裡,一起以大火熬煮,逐漸將原汁中的水蒸發掉。
十一、直至鼎邊浮出泡沫,此時將爐火調至中火
浮起的泡沫由深色逐漸變淺,都以湯匙輕輕舀掉
十二、直至無泡沫時加入半斤麥芽糖,與1斤冰糖,逐步放入大鍋中慢慢融化
生醬油顏色混濁且放入碗中不會黏著碗底(盪開來會有一層薄醬油在碗底),熬煮完畢的醬油除黏著碗底以外顏色也較為澄清,呈現一般醬油色,加入麥芽糖與冰糖後始有光澤
左邊是師父的同學家自製醬油,味道甘醇,果然名不虛傳。
中間是師父家的自製醬油,顏色較淡味道較鹹,餘味繞樑。
右邊是拙作,顏色更淡,味道更鹹,有待努力。
藉著中火慢熬至水面慢慢有白色的細鹽結晶產生,此時已大功告成。〈熬煮時間至少兩小時以上〉
在爐火熄滅,等其冷卻後再將醬油分裝瓶罐保存
成果揭曉:4瓶陽光醬油
左邊是師父的同學家自製醬油
中間是師父家的自製醬油
右邊是拙作
外表頗相似,實際卻大不同,果然是功夫不同。